江西余干县属于哪个市(鄱湖胜地,鱼米之乡—江西余干县)

时间:2024-11-07 10:02:00

1.余干县简介

余干县,隶属江西省上饶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东与万年县接壤,南毗鹰潭市余江区、抚州市东乡区,西连南昌市进贤县、新建区、南昌县,北邻鄱阳县,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全县总面积为2350平方千米,辖9个镇、11个乡、5个场。2021年末,余干县有常住人口83.2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5亿元,财政收入12.5亿元。

余干县以境处余水之干而得名,西汉初名余汗县,南朝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余干县自然景观有李梅岭的幽村古刹,五雷万春山色,鄱阳湖的湖光帆影,本县管辖的鄱阳湖地区是各种鸟类的良好栖息场所,被省列为候鸟保护区。著名特产有枫树辣椒、余干乌黑鸡、藜蒿、黑芝麻等;著名人物有罗英、吴官正等。

余干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总体定位:大南昌都市圈东部门户城市、中国大湖生态最佳体验区、鄱阳湖东岸水网魅力城市。

目标愿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开发保护目标:构建鄱阳湖滨湖绿色、集约的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发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建设都市圈向东开放桥头堡;践行生态优先,构建鄱阳湖东岸生态屏障;创新驱动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样板;彰显余干文化魅力,塑造魅力空间框架。

区域协同:建设都市圈东门户。立足区域视角,深入对接省域建设大南昌都市圈战略,推进跨区域协作,巩固提升南昌余干交通走廊能级,统筹布局都市圈产业平台,融入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共同守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建设都市圈东门户。

大南昌都市圈

积极推进鄱阳湖东岸城市实现组群发展,深化南昌、余干间的交通衔接,增加南昌至余干高等级交通道,提升昌余走廊能级。

铁路:加快推进昌景黄铁路建设,谋划九江-鹰潭城际铁路、南昌-万年市域铁路建设,构建多层次便捷的昌余轨道交通走廊。

公路:基于已的G353、德昌高速,新增南昌南绕城高速东延伸,强化余干南部和南昌的联系,新建彭东高速,加强与九江,抚州的联系。

航运:提升信江航道为三级标准,提升余干港功能,将余干港打造成为上饶港的重要港口之一,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港口群和浙赣航运大通道。

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衔接,联合建设环湖旅游通公路,突出环鄱阳湖旅游资源的联动,融入区域旅游格局。

产业协同,打造多类型合作平台。

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型水钻、电力能源、新型建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产业,打造沿海、南昌机械制造承接基地。

生态食品产业园:吸引南昌市食品药品加工企业入驻,打造都市圈食品医药产业承接转移基地,拓展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医护产品等产品。

创新创业产业园:重点吸引数字经济、航空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入驻,建设园区产业孵化器。

产业合作平台

3.空间格局

3.1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湖两屏,一主两副,三轴三区。

一湖两屏:翻阳湖生态核心;南部怀玉山余脉、武夷山余脉两条山地生态屏障;

一主两副:中心城区-乌泥综合中心;培育黄金埠、瑞洪两个副中心;

三轴三区:沿G236、G353、S208打造三条城镇发展轴;培育北部农业规模化种植区、中部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南部特色产业集聚区三类分区。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3.2生态空间格局

一核、二屏、三廊。

一核:康山候鸟省级湿地公园(鄱阳湖生态核);

二屏:李梅岭山地丘陵森林生态保护屏障、老虎山山地丘陵森林生态保护屏障;

三廊:信江水生态保护生态廊道、琵琶湖水生态保护生态廊道、老虎嘴沿线水土保持生态廊道。

生态空间格局

3.3生态分区

结合生态本底,构建“七大”生态分区。余干县生态修复七大分区:山地丘陵封山育林保育区、低丘岗地低质低效林生态维护区、低丘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城市园林湿地治理生态品质提升区、沿江平原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综合整治区、山地丘陵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和湖泊水面水环境质量提升保障区。

生态分区

3.4主体功能区划

总体定位:农产品主产区。

城镇化优化区:玉亭镇、社区党工委;

城镇化促进区:洪家嘴乡、乌泥镇、黄金埠镇、鹭鸶港乡;

农业主产功能区:大塘乡、东塘乡、枫港乡、古埠镇、禾斛岭垦殖场、江埠乡、九龙镇、康山垦殖场、康山乡、瑞洪镇、三塘乡、石口镇、信丰垦殖场;

农业特色功能区:白马桥乡、大溪乡、梅港乡、社赓镇、渔池湖水产场

重点生态保护区:原李梅林场、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原峡山林场、杨埠镇。

主体功能区划

4.城镇空间格局

4.1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两副、三轴三群。

一主两副:推进玉乌一体化发展,构筑“玉亭一乌泥”组合县域主中心;培育黄金埠镇、瑞洪镇两个县域副中心,以及乌泥镇、九龙镇两个重点镇;

三轴三群:推进打造G236、G353两条县域城镇发展主轴,以及S208县域城镇发展副轴。建设石口-信丰、九龙-禾斛岭、黄金埠-梅准三个城镇组群,推进设施共建共享。

城镇空间结构

4.2城镇体系

完善县域城镇等级结构,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构建“县城-县域副中心-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梯次分明、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五级城镇村体系

县城:30-40万人,中心城区;

副中心:3-5万人,瑞洪、黄金埠;

重点镇:1-3万人,乌泥等2个;

一般乡镇:<1万人,其他一般乡镇。

城镇村体系

4.3城镇职能结构

形成错位互补城镇职能结构。形成1个综合型城镇、2个工业型城镇、4个旅游型城镇、15个农贸型城镇、形成“综合型、工业型、旅游型、农贸型”的差异、互补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职能结构

4.4产业体系

大南昌都市圈先进制造基地,构建“2+5+n”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取将机械制造培育成为江西省重点工业集群,打造机械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知名的汽摩配件产业基地,并培育食品医药、新型水钻、有色金属等若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五十亿级产业集群。

强化:2大首位产业。打造金省汽车零部件基地和智能锁基地,打造省级100亿元工业集群;建设省级100亿元食品医药重点工业集群。

提升:5大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新型水钻、纺织鞋服、新型建材、有色金属、电力能源;建设市级50亿元重点工业集群。

培育: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拓展航空装备的制造及研发产业、无人机制造等。

5.农业空间格局

5.1农业发展格局

构建“三区多点”农业空间格局。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打田园宜居的农业空间。

三区: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原则,布局农业空间,培育粮食规模化种养区、现代都市农业区、特色农林经济区。

多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农业发展格局

5.2乡村空间布局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鄱阳湖东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江西样板”上饶篇章。

优化村庄布结构:做活做强中心村,优先打造一批“示范村落”;以县域为单元统筹村庄规划发展;

分类引导村庄发展:分区,分级、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根据生态格局、地形地貌、区位条件、产业特色等,确定村庄类型,分类引导村庄发展。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衣村,持续加大拉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地形地貌,产业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构建城镇社区生活圈,乡村社区生活圈,明确各级各类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精心打造建设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庭院,持续巩固和深化“连点成线、拓线扩面、亮点打造、整体提升”的建设格局,连片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带建设。

6.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体系

6.1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建立由不可移动文物(24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33项)等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明确保护修塔要求,加强县域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

不可移动文物: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57处、一股文物184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速项目4项、市级非速项目9项、县级非项目67项、乡级非道项目253项。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6.2旅游空间格局

湖光山色最美县、大南昌都市圈休闲后花园。

唱响“湖光山色最美县”品牌,构建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湖泊风情、候鸟观光、乡村旅游等五大旅游板块,建设高铁新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全域“双核三廊、三轴三区”的全域休闲旅游总格局。建设8条休闲廊道。

县域休闲廊道

塑造“双核三廊、三轴三区”魅力旅游空间格局。

双核三廊:打造中心城区旅游综合服务核、滨湖生态旅游资源集聚核;建设北部滨湖风景廊、南部山地森林风景廊、信江风景廊三条旅游风景廊道。

三轴三区:统筹“湖城山田”山水人文轴、区域旅游联动轴、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轴三条旅游轴,形成北部阳湖生态旅游区、中部农耕文化体验区、南部山地丘陵生态旅游区。

旅游空间格局

7.基础设施体系

7.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十字型“铁路骨架。推进昌景黄高铁建设,打通余干至长三角沿海快速通道;谋划九江-鹰潭城际铁路、南昌-万年市域铁路建设,建设鄱阳湖东岸铁路运输枢纽。

公路:强化南北向快速通道。加快与南昌、九江、鹰潭、抚州快速交通通道。

高速公路:建设彭东高速、南昌南绕城高速东延,建设“两纵两横”高速路网;

国省道:优化国省道交通服务能力,推进各乡镇统筹发展,构建“二横三纵”对外联系国省道框架。

普通公路:三级以上公路形成网络化布局。

航空:远期布局通用机场1处,主要服务于应急救援,工农林业、运动旅游、科技应用、商务飞行等方面。

水运:融入浙赣航运通道。提升赣江航道等级,完善现有码头、疏港交通。提升余干港功能,加快融入浙赣航运通道;建设旅游码头。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均衡的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中心,平衡城乡公服的差异,提供县域一体、全民共享、类型齐全的可持续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