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人理论是什么意思(深挖谣言的真相)

时间:2024-11-03 10:16:54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谣言的产生机制?这两天又被谣言充斥着,辟谣专区充满了不屑和戾气。有人在讽刺,有人在责怪,有人在愤懑,有人在焦虑... ...就是没有人在探索完善谣言的产生机制和如何辟谣才能“恰到好处”。


一、什么是谣言

首先确认什么叫谣言。谣言通俗意义上就是指说假话,是指和真话只要对不上就是假话。

有人可能觉得,假话嘛,很容易判断的。其实不然,最让人产生歧义的谣言,也可以说撒谎的最高境界是用事实来歪曲事实。举个例子,比如说封闭,谣言说封3天,实际是封5天,比如说3号开始要实施某种政策,但是实际是5号实施...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这些混杂着事实来歪曲事实引起恐慌的言论算是谣言么?当然算。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这些算谣言么,不算,顶多是传闻有一点点瑕疵而已,这种瑕疵不影响因为这条消息而作出判断。

这个时候,辟谣就成了另类的“玩笑”。管理者很懵,懵的是有人作假但却赢来了支持。普通人很气,气的是明明是“真”的,却说是谣言。这种矛盾的产生就造成了公信力下降的事实。

二、谣言的传播

从传播学上讲,其实我们接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因为大家都在受媒体“拟态环境”的蛊惑,强行在某一天发出感慨的社会实践与时间节点。相似的时间,相似的内容,既雷同又干枯;

其次是把关人“理论”,含义是在群体传播中会有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目标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在表达想法和观点的同时,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被大受欢迎,那么,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并进行扩散,相反,如果无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如此造就了一方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越来越小,而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拟态环境理论: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获得信息,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报道哪件事情最多,普通人越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事实上可能根本不重要。

了解了上边几个理论,回到谣言的传播机制上,由于接收到的信息渠道狭窄且高度具备重复性(拟态环境),人们会另辟蹊径,找到自己认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加以佐证(比如XX人已经说XX),在看到自己的观点被大受欢迎的时候,越发扩散,即使有人发现不对也会因为势单力薄,被孤立,被嘲笑,被恶评而噤声(沉默的螺旋理论),因此声音越来越大,无数人开始跟风,怀疑者被孤立,再次通过制约人的行为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一个谣言就这样被快速传播。

三、谣言的产生

谣言的产生更多是心理作用,虚荣心,成就感。这种感觉来源于,因为我有XX内部人的信息,我比普通人更有优势,我的能力更为突出,谣言壮大后,海量群众的夸赞,这种虚拟的快感和优势已经足以让始作俑者为之疯狂。

生活中大家都能遇到这类人,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家XX在XX内部,他们都知道XX消息,就咱们普通人不知道,我告诉你是咱关系好,早点准备不是坏事。

从心理学上讲,无非是想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认可。破格强行获得认可是“强盗”,虚拟编造获得“认可”是投机,毕竟每个人内心都有被认可的深层动机,而真正达到现实中被认可的人寥寥无几。

心理作用是编造谣言者的直接原因

四、其它因素

上述的把关人理论已经说明,传播的言论是某些人想要我们看到的事情。这就不乏利益相关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传播,煽动相关言论。

五、总结

有人为了虚荣心编造,有人为了利益煽动,大量不明真相者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积极参与。而少部分质疑者也因为防止被孤立,被讽刺,被嘲笑而噤声。最后在官方的注意下发辟谣声明。此时如果谣言全伪,那么到此结束。如果谣言是真相中夹带着虚假,那么质疑,怀疑不断,公信力下降,辟谣反而助长了谣言的传播。最后只能在时间的作用下,冲淡一切。

从谣言的产生,传播和中间的过程因素可以看出,一场来势汹汹的舆情很难单方面处理,要建立信心,提高公信力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重塑。

具体方法为,更加的公开透明,指出谣言的不实之处,而不是一笔带过。

快速定位造谣者和有意识传播者,并且公开动机,是否利益相关等关键因素。

这两点做好基本可以逐渐提高公信力,公信力提高后,那么对以后相似的场景只能产生正向作用。毕竟一边是值得信任,能讲明原因,说明道理的熟悉的人,一边是毫无关系,空穴来风的陌生人。对于正常人来说,听谁的,信谁的,选择一目了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