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周宏陶)清明假期的第二天,春光明媚,惠风和畅。不少市民与游客选择走进城市的文化殿堂——图书馆与美术馆,在书香与艺术中感受精神滋养。与此同时,五大场馆广场上翻飞的风筝与孩童的笑声,则为春日的城市增添了一抹跃动的生机。




图书馆:静享阅读时光 亲子共品书香
阅读室内,读者或伏案研读专业书籍,或在电子屏前检索文献,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少儿阅读区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选择,家长与孩子依偎在卡通座椅上共读绘本的场景随处可见。“平时工作忙,难得有机会带孩子体验图书馆氛围。”市民张女士一边帮五岁的女儿挑选童话书,一边表示。






美术馆:水墨丹青对话当代艺术
大同市美术馆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馆外的“大同市美术馆”标志前是合照留念的热门地,砖红色的几何建筑外形,在每个人的巧妙构图中都定格出独特的美,入口处更是排着长队,大家的欣喜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走进美术馆,版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众多作品尽展眼前,结合时尚的建筑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宏伟、大气之感扑面而来。



城市广场:传统与新潮共舞的天空
午后三时的五大场馆广场化身露天乐园,湛蓝天空中漂浮着蝴蝶、金鱼、奥特曼等形态各异的风筝。孩子们攥着线圈奔跑嬉戏,家长们或帮忙调整风筝角度,或举起手机记录温馨时刻。广场管理处特意划定安全放飞区,并安排志愿者巡视。卖风筝的摊位前,传统沙燕风筝与卡通IP风筝销量平分秋色。


春日的古城下,手持艺术折页的游客与放飞纸鸢的孩童擦肩而过。当古籍的墨香遇见数字的灵动,当壁画的瑰丽碰撞AI的创意,大同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正以更年轻的方式浸润着八方来客的清明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