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孔子的弟子七十余人,大部分都是儒雅淡然的翩翩公子。
不过,有一位与孔子仅相差九岁的弟子,却是一个江湖莽汉。他就是子路。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f04925b1988ba622aa6f4fdf473855f9.jpg)
子路早年曾是街头混混,后来他遇到了孔子,受到了点拨。决心远离江湖,跟随孔子学习儒家思想。
可是,即便一直跟随孔子学习,他身上的那股英雄豪气也从未消失。经常在孔子身边行侠仗义,惩恶扬善。
可就是这么一位儒侠,却惨遭毒手,被敌人砍成了肉酱。据说是因为孔子教他的一个动作,究竟是什么动作,导致他落此下场呢?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496e5b48e6446a32a066e434897be78f.jpg)
早年的子路,出身贫寒却十分孝顺。他曾经步行几天几夜去远处的镇子上买米,只因父母想喝一口米汤。
也曾日日上山打猎,贴补家用,解决温饱。他在父母死后,就拜入了孔子门下。是孔子早年收的徒弟。
他性格豪迈,言语直爽,可是内心却是柔软如水。他和孔子相差九岁,却事事都为孔子打算好,孔子有危险就立马上前保护,经常关心孔子、照顾孔子。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43105a1afa37396d51f9834e42feebbf.jpg)
他对孔子如侍奉父母一般,贴心温暖。孔子也视他为最好的徒弟之一。尽管经常训斥他,可是也拿他当做知己一般,倾心相告。
子路武艺高强,又跟随孔子学习了礼乐射艺书数等知识,后来机缘巧合之下,留在了卫国做官。成为了卫国孔悝的门客,为其管理封地事务。
在卫国的这段时日,子路将孔子所教授的仁义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f942c433a008e71fec8c64b2cc9fe554.jpg)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因为出身贫寒,知道底层百姓生活不易。子路对待百姓,也十分仁厚。同时他也十分公正。从不偏向于贵族势力,也不向贵族势力妥协。
他按照礼法办事,上忠于孔悝,下无愧于百姓。就连孔子对他在卫国做官这段经历,也是称赞有加。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bce5888ff40b4f2613dfa680058bd5e5.jpg)
当时的卫国,只是诸国中的小国,没有多余的领土和权力。可是子路却认为,卫国天地虽小,却更有他施展抱负的空间。
以往各家言说,都批驳儒家学派的思想不适用于百姓管理,只是言行之教。可是子路却一直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抱有崇敬之心,他也毕生信奉仁义之说。
虽然在别人眼里,子路行事莽撞,可是越是喜爱行侠仗义之人,对信仰就越是尊崇。
也正是这一份尊崇,断送了子路的性命。
卫国之祸
当时子路追随的孔悝,是卫伯姬的儿子,卫伯姬的丈夫离开人世后,就由独子孔悝世袭爵位。卫伯姬本可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在这时,卫伯姬却有了一个情夫。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d84768b8bc63d0366d2b212ef2f7c237.jpg)
却不料,他们二人的事被当时出逃在外的卫国太子蒯聩发现,以此威胁二人,帮助他复位。
原来,蒯聩虽然贵为卫国太子,可是他的父亲卫灵公却将权力交给了年轻貌美的新后南子。
后来他又听闻南子与他人私通,所以想要派人杀了南子,夺回权力并维护自己的名声。
不料,刺杀南子的事情败露,南子向众多臣子控诉蒯聩为人子而杀母的恶行。卫灵公也被气得生了大病,蒯聩自知在卫国难以保全性命,于是出逃到赵国。
起初,卫灵公立遗嘱将公子郢作为王位继承人。可是,公子郢知道自己的哥哥心狠手辣,所以迟迟不愿继承王位。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1ea52f78b7de0b5e509ecb947e6aac10.jpg)
后来,王位一直空悬。众臣议论纷纷。最后,在蒯聩的兄弟公子郢不愿继位的情况下,将王位传给了蒯聩的儿子,史称卫出公。
卫出公继位后,也害怕自己的父亲寻机报复,加之,权力掌握在南子手中,他的话语权不大,所以迟迟不愿迎蒯聩回国。
如此一来,蒯聩这个卫国太子就变得虚有其名了。赵国也容不下蒯聩,于是蒯聩只好集结自己曾经的势力,打算重新杀回卫国。
蒯聩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他的姐姐卫伯姬帮助自己,于是他秘密潜逃回卫国,不料却撞见了卫伯姬和情夫的事。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8caa4dc71e07bd1dfcb197aa58f3efd7.jpg)
他承诺事情结束后,就给二人一个名分,但是首先要借助孔家的势力让蒯聩重新登上王位。
卫伯姬只好和孔悝商量,可是孔悝不愿惹祸上身,于是没有答应卫伯姬的请求。
眼见功亏一篑,蒯聩就让人绑了孔悝,逼他结盟,杀进王宫。
忠心救主
孔悝眼见自己的亲舅舅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就更不愿与其结盟。两方僵持了很久。直到子路的出现。
子路当时正在外帮助孔悝管理封地,刚刚回到孔家,便觉得事情蹊跷。整个孔家的人,都躲在自己的屋里,不敢出来。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c600b2e383ecc32a36987d6aa1b2c5d9.jpg)
他经过了解,才知道卫国太子蒯聩此刻正挟持主公孔悝,子路担心主公安危,便想救出孔悝,来报答孔悝对他的知遇之恩。
可是,蒯聩的野心,不允许任何人破坏他的计划。他眼见孔悝已经松口,所以决不允许有任何意外发生。于是派人对付找上门来的子路。
子路当时见敌人来者不善,招招致命。也使出浑身解数,击败敌人。
可惜,双拳难敌六手。他已经伤痕累累,衣服上也是血迹斑斑。
生死关头之际,子路却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只见子路,将兵器放在一旁,郑重地用颤抖的双手去扶正自己的冠帽,并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b25e60bca29109f0556de4965bf4a53a.jpg)
原来,孔子曾教过子路,不论何时,君子当衣冠整齐!
所以,子路在危急关头,也要整理好自己的冠发。可是,敌人哪懂君子之道,眼见子路放下武器,众人纷纷上前,用锋利的武器砍子路。
子路,就这样在乱刀之下,被砍成了肉酱。
子路之死
后来,子路的死讯传到了孔子耳中,孔子痛不欲绝。
子路失去了生命,孔子失去了爱徒,蒯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王位。
![](https://static.agbk.net/images/2024/12/04/c8e65f0a938aa71f531b4bec67d89ef3.jpg)
可惜,蒯聩得到王位以后,也并不珍惜,到处树敌。登基三年,没有为百姓做过一件好事,反而横征暴敛,后来他被一个结下仇怨的大臣杀死。
他的儿子卫庄公重新登上王位,可是,卫国的国力在这三年之祸中被耗尽,从独立国变成了秦国的附属国。一代王朝社稷,毁于三年。
可惜子路,一代君子,亡于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