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FDI)16.71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2025年1-2月,外商直接投资(FDI)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07%,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47个百分点、全省82个百分点,规模稳居中西部第一。
4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上获悉,为持续优化成都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来蓉投资带来新的机遇,成都市先后出台《成都市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暂行办法》(后简称《办法》),以及《成都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后简称《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
每年最高奖励1000万元
《办法》的出台,旨在进一步推进成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外国投资者设立研发中心。针对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开办、投资到位、开展研发三个关键环节,成都分别设立奖励、投资奖励、研发资助,给予外资研发中心“真金白银”资金支持。
记者注意到,成都创新提出“设立奖励”,对总部在境外的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等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给予每年最高1000万元奖励,有力促进具有核心技术和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落地。
投资方面,成都创新提出投资奖励,对年外商直接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技术研发中心,给予每年最高1000万元奖励。研发方面,优化提升了原国际性研发机构研发资助政策,择优给予200万元一次性研发资助,切实支持开展研发活动。
《办法》明确,申请奖励和资助的外资研发中心,应开展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研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
此外,成都还聚焦外资研发中心关注的创新要素保障服务问题,落实财税支持、要素保障、提高研发设备和数据跨境便利度、鼓励引进海外人才、强化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和便利化措施,既强化政策宣传又强调落地见效,形成综合支持网络,助力营造成都市开放创新体系。
优化外商投资环境“20条”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若干措施》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等6个方面入手提出20条举措,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来蓉投资带来新机遇。
其中,在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方面,成都将推动成立区域伦理委员会、药物/器械临床试验(GCP)联盟等平台,更好地服务在蓉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优化创新药物和技术的临床研究环境,推动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在境内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及创新技术推广应用。
在促进服务外资招引方面,推动增值电信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涉及准入限制领域的开放试点任务加快落地落实。运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拓展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通道。支持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高水平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在拓宽吸引外资渠道方面,鼓励外国投资者在蓉设立投资性公司和区域总部,提升投资能级。修订成都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试点管理办法,完善企业认定备案程序。鼓励外资按市场化方式依法依规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产业发展。
此外,《若干政策》提到,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窗式”办理时效,实现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接件取证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符合条件的外方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入境后,可换发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居留证或停留期不超过180日的多次签证。
“《若干政策》对巩固外资在蓉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成都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来蓉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编辑 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