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桂枝汤的禁忌:只有掌握了这些注意事项,桂枝汤才会成为中医方剂之首

时间:2024-07-27 13:17:17

如果说学中医不知道桂枝汤,就像军人不知道手枪,学生不知道圆珠笔,厨子不知道菜刀一样,可以说滑天下之大稽。但是知道并不代表了解,了解也不代表掌握,掌握也不代表可以灵活运用。桂枝汤出现是出在《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剂,有“经方第一”之称。

除了出场顺序以外,桂枝汤的重要之处,在于它组成简单,但是功效却十分广大。尤在泾对桂枝汤有过一句十分精准的描述“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概括了桂枝汤的基本功效,可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说明了桂枝汤不仅仅可以用来治疗太阳中风,而且可以治疗内伤杂病,调和阴阳。

此外,由桂枝汤稍微变化一两味药物,就衍化出了许多的方剂,这些方剂可以说都是桂枝系列方,诸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小建中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等,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一组经方,桂枝汤因此得有“群方之冠”的美誉。

这时就有人发出了疑问,为什么病人是桂枝汤证,使用桂枝汤以后却不见效呢?那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这些注意事项。是什么样的注意事项呢?其实《伤寒论》中早有交代,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桂枝汤的这些禁忌。

在桂枝汤条文下有这样一段话:“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在这一段话中有几个重点所在。

第一:风寒在表一定要通过发汗来治疗。由于桂枝汤发汗的力量较弱,因此需要借助其他东西增强这种力量。热粥可以,热糖水也可以,除了这些以外,还要通过“温覆”来实现,温覆的目的就是保持体温,促使发汗。如果不出汗,疾病就不会痊愈,这也是使用桂枝汤没有效果的原因之一。

第二:如果汗不出,可以追加药物服用的频次,促使发汗。如果“温覆”与热粥等都不能达到发汗的目的,可以通过多次服用桂枝汤来实现。“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仲景名训,如果如法服用桂枝汤后还未见到汗出,就要再次服用,还没有汗出,甚至夜里也要加服桂枝汤。现在中医治疗感冒效果不佳的原因,也与不知道这种药物的服用方法有关。

第三:以解表剂发汗,不能大汗淋漓。不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都不能大量发汗,大量出汗不但会使人体津液丢失,也会导致阳气的损耗,因此在《伤寒论》中才会有大量条文,论述因“发汗”不当导致变症的治疗。因此仲景先师谆谆告诫“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汗出应该微微的有一点汗。因此服用桂枝汤无效亦可能是因为汗出太过,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病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变化,甚至是加重。

第四:发汗的时间、程度。既然不能大汗出,那么发汗的程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仲景又详细的描述这种状态“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漐漐为叠字,表现的是一种状态,意为汗出貌,又有小雨貌之意,“遍身”即全身之意,全身都要汗出,像下了毛毛细雨,似有似无。而出汗时间要达“一时许”,在两个小时上下。

第五:疾病康复以后,药物便不可再用。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个禁忌,以为医生给开了这么多天的药物一定要吃完,不然岂不是浪费钱财,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如果服药以后疾病康复,人体机能已经处于一种恢复阶段,如果再用药物发汗反而损伤了人体的正气,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药物都有自己的偏性,或阴或阳,人体阴阳失衡的时候服用可以纠正人体的阴阳,而痊愈之后人体阴阳再次恢复平衡,如果继续服药反而打破了刚刚形成的平衡。

第六:服中药以后食物要有所禁忌。仲景先师不厌其烦交代药后要“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服用中药以后要尽量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一方面由于疾病的缘故,人的消化功能比较弱,另一方面人体正气在外对抗邪气,如果吃了难以消化的东西,正气就会向内消化食物,对抗邪气的力量减少,导致服药无效。这与一般人认为疾病就会导致体虚,进而给患者大量食物提供营养的观念不同。

当然如果运用桂枝汤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考虑的是方剂是否对证,在对证的前提先再去探寻是否剂量、配比出现了问题,以及服药后的调护及禁忌。对证是方剂产生疗效的基础。

因此小小桂枝汤,五味药材组成的方剂,看似平常,却蕴含了丰富的中医道理。因此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不但要学习仲景先师论述的症状、病机,同时也要学习方剂的组成,以及方剂中药物的剂量配比、煎服方法,当然也不能忽视服药的一些禁忌及调护方法,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学习了经方。

《伤寒论》字数不多,但是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医圣反复斟酌,可谓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有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是一部需要每一个中医师认真而且反复精读的经典。

最新文章